曾令超:用心灵之光照亮文学前行之路
文╱何石
风吹红叶胭脂色,雁叫空林橙柚香。在2024年那个秋高气爽、橘黄桂香时节,新宁县人民政府出资在崀山脚下建起了一座“曾令超作品馆”,这不仅是“世遗”之地崀山收获的一处人文景观,也是邵阳市文学艺术界的一大盛事。
曾令超原本是一位法官,在一次与犯罪分子的搏斗中,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拉动了导火索,随着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他受了重伤。虽说生命保住了,光明却从此离他远去了。在黑暗面前,他没有一丝一毫的退缩,而是勇敢地站了起来。文学是他胸中永不熄灭的一盏明灯,他年轻的心、年轻的激情被文学重新点燃,文学之灯将他的激情火焰越燃越旺。在失明后的三十多年里,他手中的笔像上足了发条的钟表一样,再也停不下来了。从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起,他著有诗集《铸造太阳》,散文集《梅柳春光》《人生在世》《人生情缘》,长篇小说《一个女人的调动》《天平至上》《女儿河》,纪实文学集《警魂雄风》,长篇传记文学《跋涉光明》等。公开发表十三部作品共四百余万字,于1997年加入中国作协,曾荣获中国首届长城文学一等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国首届和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等奖项十余次;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2021年,他又被评为第八届湖南省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感动湖南”年度榜样人物。
曾令超和爱人蒋妹参加“中国十大爱情故事"颁奖活动。
从一个因公致残的盲人到全国自强模范;从一个文学素人到出书十三部、公开发表作品四百多万字的国家一级作家;从一个濒于破碎的家庭到全国第一届文明家庭……这些身份变换、角色更替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黯然、失意、彷徨与绝望,是从泥淖沼泽中历经跌倒、抽身、呐喊、爬行的艰难跋涉之后,才能成功穿越而走出荆棘满径、险象环生的丛林。然而,即使这样,曾令超依然在作品中给我们塑造和树立起一个个热情洋溢、不屈不挠、初心不改、积极向上的强者形象,他们像茫茫夜海中闪烁的灯塔,他们像一把把开启混沌之门的钥匙,始终传递着催人奋进、步履铿锵的力量。
曾令超的散文,尤其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细腻描绘。他的散文集《梅柳春光》收录的作品,如同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展现了生活的美好和人性的光辉。不管是《水晶石》里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平凡却感人至深的女性故事;还是在《奶奶的脸》中,通过“奶奶”这个小人物的命运,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悲哀与无奈;抑或在《白果树,我心中的圣树》中,表达对生态环境的深切关注。这些散文,不仅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更表达了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
除了散文,曾令超在小说创作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小说作品不仅展现了社会的复杂与多元,还通过塑造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一个女人的调动》是曾令超失明十二年后创作的第一部小说,描写了改革开放初期一场由干部调动引发的风波。小说通过张正秀与乔巧凤的调动之争,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人际关系和腐败现象。张正秀的形象充满了正能量,她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胜利。这部小说不仅展现了社会的阴暗面,更通过张正秀的奋斗历程,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天平至上》描写了基层法官毛勇智在执法过程中坚持公正、为民请命的故事。毛勇智的形象充满了正义感与责任感,他在面对各种压力和诱惑时,始终坚持“天平至上”的原则,展现了新时代法官的风采。这部小说不仅反映了法治建设的艰难历程,还通过毛勇智的形象,传递出对正义与公平的坚定追求。
《女儿河》则是曾令超以农村妇女郑瑞阳为主角的长篇小说,描写了她在逆境中坚强奋斗、最终实现自我救赎的故事。郑瑞阳的形象充满了母爱的伟大与坚韧,她在面对生活的种种磨难时,始终没有放弃希望,最终改变了命运。这部小说不仅展现了农村女性的坚强与勇敢,还通过郑瑞阳的奋斗历程,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信心。
曾令超的文学创作之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作为一名盲人作家,他无法像常人一样用眼睛观察世界,但他用心灵的眼睛去感受生活,用手中的笔去书写人生。他摸着格子,一字一句地书写,每一篇作品都凝聚着他无数的心血和汗水。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使他在文学道路上不断攀越高峰。这位中国“保尔式”作家,用他的笔触和心灵之光,点亮了文学之路,也照亮了无数人的前行之路。正如他所说:“灵魂的感触比眼睛管用。”他用心灵的眼睛,洞照了世路人生,书写了一部部催人奋进的文学篇章。
我们知道,在资水下游的益阳市清溪村,曾因周立波《山乡巨变》的书写而一跃成为新时代山乡巨变的首倡地,现在已然成为中国文学青年的打卡地、旅游目的地。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曾令超作品馆能够成为邵阳市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感受文学的魅力,汲取精神的力量。我们也期待,有更多像曾令超一样具有“保尔精神”的作家,用他们的笔触和心灵之光,照亮更多人的前行之路,书写出更多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精品力作。
何石,男,湖南新宁人,文化传媒工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获《小说选刊》、中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学会联合地方征文奖,广西日报报告文学奖等多个征文奖项。在《小说选刊》《湖南文学》《湘江文艺》《广西文学》《延河》《奔流》《散文选刊》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作品200多万字。已出版《那山那村》《极目南国》《笑傲潇湘》《大山的儿子》等专著。小说集《那山那村》上榜新闻出版总署2022年度农家书屋推荐书目。
来源:红网
作者:何石
编辑:唐雨欣
本文为文旅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