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团的每个孩子,都是闪闪发光的少年。
临上台前,孩子们的眼里,有光。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雅如 摄影 龚子杰 长沙报道
傍晚,夕阳给厦门第六中学的音乐排练室镀上一层琥珀色。刚结束一天课程的孩子们鱼贯而入,校服口袋里还揣着未合上的习题册。钢琴前奏响起时,翻书声渐渐停息,取而代之的是清澈的分声部合唱——而这,正是厦门第六中学博雅童声合唱团特有的“课后十分钟”魔法。
从合唱团到阿卡贝拉,从交响乐到舞蹈、戏剧,这个艺术“天团”早已从厦门走向全国,数十次登上央视舞台,并与周杰伦等明星同台合作。不止于全国舞台上的光芒,更令人惊叹的是,作为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厦门六中实现了“全校人人会乐器”的美育奇迹。
这场持续30年的美育实验结出硕果,谁曾想,音乐教育的魔力竟能如此改变一所学校?
朝阳般的孩子们。
让孩子先说:在歌声里找到的答案
“红鲤鱼绿鲤鱼和驴,不知是绿鲤鱼比绿驴绿,还是绿驴比绿鲤鱼绿……”
4月26日晚,在湖南长沙举行的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全国汇演上,由厦门六中博雅童声合唱团带来的九声部无伴奏合唱《彩色锦鲤》,以天使般的嗓音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演出中的孩子。
下台后,高声部声部长李佩颖的泪水夺眶而出:“我有一句没有唱准……”紧接着,孩子们也接二连三开始流眼泪。
要知道,几音分的音高差距,接近人耳能察觉的极限,正常情况下需以仪器检测。
“孩子们就是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为了站在这里,我们努力了三年。”谈及孩子们,厦门六中博雅合唱团指挥占蓉潇的眼中同样闪烁着泪光。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三年一届,经层层选拔,只有15支声乐队伍能够登台,堪称全国中小学生艺术教育的“全运会”。
占蓉潇紧紧抱住流泪的李佩颖。
听到这些,旁人不是没有疑问——
你们是艺术特长学校吗?
“不是!我们是普通高中!”
家长支持你们吗?
“非常支持!!”“可以到处参赛旅游!”“有零食可以吃!”“学习的心情都更好了!”
毕业后从事音乐工作?
“不,我想做医生,救死扶伤。”“我要做律师!”“我想当一个好老师!”只有少数人表示,会走音乐道路。
孩子们最爱的“潇潇老师”占蓉潇和大家在一起,这是他们的经典合影造型。
占蓉潇介绍,团员们普遍会在初中毕业时退团。若计划以音乐专业为目标,才会在高中继续参与。
今年高二的男声中部首席黄冠迦,是团里的大哥哥,一米八几的大高个,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管家”。为了照顾高三的学业,他已计划在今年9月退团。
“舞台上绽放的集体荣誉感,是任何个人奖项都无法替代的。”虽然非常不舍,他还是清楚地知道学业的重要性,“我很喜欢天津这个城市,未来将以天津音乐学院为目标。”
上台前,“管家”黄冠迦给弟弟妹妹们加油鼓劲。
老师有奔头:“叛逆”者的教育方法论
美育受重视,音乐老师乐开花,厦门六中艺术团团长陈琦的笑声格外响亮。1995年,厦门六中艺术团成立。1998年,陈琦来到厦门六中担任音乐老师,见证了艺术团的一路繁花。
“在我们学校,每个人都要学会一种乐器。人人有特长,班班有歌声。”陈琦介绍,一场场文艺汇演都成为全校师生的狂欢。
2010年,随着福建省全面推进普惠式美育,厦门六中率先将艺术选修课向全体学生开放。2020年,学校更进一步,推出“美育浸润计划”,原创音乐作品层出不穷。
气质优雅的陈琦和学生们在一起。
“工作推动并不是一帆风顺,家长不无担心。”厦门六中党委书记姚育青坦言。
孩子时间就这么多,学艺术会不会影响成绩?数据给出了最好的回答:在学校最核心的艺术团中,艺术特长生仅占三分之一,大多数学生只是把艺术当作兴趣。令人惊喜的是,这些学生的学业成绩不降反升。全校中高考成绩常年位居厦门市前列,高考一本上线率在80%以上。
“在美育上花费的时间非常值得。”姚育青说,“它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合唱团的孩子们在借来的实验室里期中考试。
在占蓉潇的手机里,保存着一段特别的视频:在长沙参赛期间,学生们借用当地学校的实验室参加期中考试。“我们带着密封试卷来到长沙,并协调教务处安排补课,确保不落下学业。”占蓉潇说,“进艺术团要看成绩,每周三次排练雷打不动,作业也必须按时完成。”
说起孩子们的故事,占蓉潇的眼眶微微发红。她记得有个女孩,最初连钢琴的音准都跟不上,被拒绝入团后却不肯放弃。“一个月后她再来找我,音准已经判若两人。”女孩后来成长为声部长,如今在海外深造。“她每次回国都会来看我,我想这就是教育最美的回报。”
美育不是学业的对手,而是唤醒学习内驱力的密钥。当孩子们在艺术的海洋里遨游时,他们收获的不仅是审美能力,更是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合唱团的孩子们一起做手工。
第三种可能:在方格线与五线谱之间
当知识学习与美的滋养在同一间教室相遇,教育的第三种可能正悄然绽放。
针对厦门六中案例,一名小学校长张先生(化名)表示:“厦门六中的美育模式确实代表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这种尊重学生特长、平衡学业与兴趣的探索值得肯定。”
笑容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
目前,政策东风正在为这种转型铺路。2023年,《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出台,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4月16日,湖南省教育厅印发《湖南省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工作方案》,更是将普通高中艺术课程量化到不少于108课时。
长沙市第十一中学、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等在本次展演活动上的精彩亮相,更印证了近年来内陆地区美育发展的显著成效。
孩子向着未来奔跑。
实践证明,教育的核心命题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随着国家美育政策的持续发力和社会认知的迭代升级,厦门六中的故事能从沿海名校的“特色案例”,将渐渐成为全国校园的“普遍风景”。当艺术不再是课程的装饰,而是教育的底色,每一个孩子都将拥有更丰盈的成长可能。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雅如 龚子杰
编辑:符环宇
本文为文旅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