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丨高低:文学评论的别样风景

来源:红网 作者:高低 编辑:施文 2025-04-08 14:23:30
时刻新闻
—分享—

????_20180625094326.jpg

文学评论的别样风景

——读北乔《南人书话》

文/高低

在文学的广袤天地里,评论是连接读者与作品的桥梁,助力读者洞悉作品的内涵与价值。北乔的《南人书话》便是一部别具一格的评论集,以独特视角与丰富内容,展现出文学评论的别样景致。

北乔在文学领域耕耘多年,成果斐然。他出版多部评论专著,如《诗山》《约会小说》《贴着地面的飞翔》等,还创作了十多部小说、散文与诗集,荣获了诸多文学奖项。丰富的创作经历赋予他敏锐的文学感知与洞察能力,为《南人书话》的问世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南人书话》中,北乔凭借读者、作家、诗人和评论家的多重身份深入文学文本。他评书题材广泛,涵盖小说、散文、诗歌、历史纪实及文学批评等,全方位展现文学魅力。北乔视书评为特殊创作,注重呈现文本的性情之美。他认为,文学评论是以文本为素材的创作,这一理念贯穿全书。

欧内斯特·伯恩鲍姆曾指出,优秀批评融合逻辑、想象与情感,将批评与创造性文学作品区分开来的做法流于肤浅。北乔在《南人书话》中完美诠释了这一点。他探寻作家的写作心路,以艺术敏感踏入文本世界,用灵性感知书中的宏大景观与细微之处。他凭借理性梳理文本脉络,依靠感性捕捉字里行间的心灵颤动,品味文本复杂的情绪与隐秘意味。例如,在评论毕飞宇《推拿》、李洱《花腔》、房伟《英雄时代》等作品时,他能精准抓住作者隐藏的情感线索,从细节挖掘作品深层意蕴,让读者领略被忽视的美好与深刻。

北乔的评论并非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满含对文学的热爱与尊重。他在后记中提到,写评论并非出于职业任务或评职称的需求,纯粹源于爱好,是阅读与写作的自然延伸。这种纯粹的创作心态让他的评论真实、自然,更能打动读者。而且,他选书时除看重机缘,还特意关注非顶流作家作品。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他曾在基层非文学岗位,业余坚持写作投稿,承受着被指责不务正业的压力。这段经历让他对默默坚持的业余写作者充满亲近感。他秉持“三分法”读书理念,阅读经典大师之作、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作品,以及新人或起步阶段的作品,拓宽了评论视野,得以发现未被广泛关注的文学璞玉。书中,他对许多尚未成名的作家作品进行细致解读,给予关注与鼓励,为文学发展注入温暖力量。

书中收录了对我的长篇小说《借势》的评论。北乔剖析了小说的叙事结构、人物塑造,深入探讨隐含的社会隐喻与人性探索。他用诗意语言捕捉小说中的情感波动与思想火花,让读者与我本人都对作品有了全新认识。

李洱评价北乔的文字“不仅是波浪和漩涡,还是弯曲的河道、丛立的礁石、逆水潜游的鱼群,写出我们的秘密”,这与《南人书话》展现的特质相呼应,凸显了北乔文学评论的独特价值。

北乔表示,《南人书话》与他之前的评论集不同,完全是散装的,没有刻意成书计划,选的是未收入其他集子、篇幅不长且针对单本书的评论。这种随性自然的成书方式,意外展现出别样魅力,体现了他在文学评论道路上的自由探索,能无拘无束地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真实感受与理解。

本雅明的《无法扼杀的愉悦》、茨威格的《三大师传》、库切的《异乡人的国度》等是随笔式评论的经典。北乔向往这种评论方式,虽自谦难以企及大师高度,但他在《南人书话》中的探索值得肯定。他在评论中融入个人情感、思考与感悟,赋予评论文章独特的生命力。

(原载于《燕赵晚报》)

来源:红网

作者:高低

编辑:施文

本文链接:https://wl.rednet.cn/nograb/646948/90/1485143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