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远书香
文/彭祖耀
春日沉醉,暖阳倾洒。我们从烟花浏阳城出发,奔赴金阳大道,一头扎进油菜花海。摇下车窗,头发拽着思绪悠悠旋舞,田园阡陌,流金无垠,馥郁芬芳肆意弥漫,撩动心弦 。汽车转过几道弯,而我的心早已飘向魂牵梦绕的道远书院。
终于抵达!推开车门的刹那,仿若踏入了梦中的桃花源,一幅绝美山水画卷在眼前缓缓铺展。对面,古朴建筑层层拔起,青砖黛瓦,飞檐精巧,与青山绿水温柔相拥,静静诉说着悠悠往事。右前方,归云湖春水盈盈,野鸭自在游弋,古木葱郁环绕,满是灵动与静谧。通道两旁,桃花灼灼似云霞,红𪲛木盛放如烈火,皆以最热烈的姿态,迎接着远方来客。
抬眼间,一座青砖八字形门楼静静伫立。仰望门楣,“匠心园”三个行书大字笔锋灵动又透着苍劲,好似藏着岁月的故事。沿着台阶往上走,两侧楹联“武夷秀挹家声远,硖水环抱世泽长 ”映入眼帘,对仗工整,韵味无穷,引人遐想。
踏入园门,脚下是古朴烟砖铺就的地面,砖缝间小草蓬勃生长,在暖阳下舒展,满是生机。不远处凉亭里,几位游客沉浸书海,专注神情与宁静书院互为映衬,意境丰盈。
拾级而上,由许仁龙先生题写的“道远书院”匾额古韵流淌,凝着书艺墨香。书院纯木筑就,前廊暗沉的木格窗棂,落满岁月的痕迹。一缕缕暖阳悄然穿过,在书屋内洒下斑驳光影,洒落在几个孩子正翻开的书页上。恍惚间,时空交融,我似听见悠悠传来的稚嫩书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跨越千年的诵读,承载着对知识与大道的追寻,在书院的空气中回荡、蔓延。
迈进前厅,眼前便是一方天井,周边回廊曲折,恰似一条无形的纽带,串联起书院的各个角落。漫步其间,目之所及,木雕、砖雕、石雕点缀各处,还有一株造型独特的中华文木树,共同构成书院的点睛之笔。以繁复典雅的工艺、简洁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岁月的韵味,默默诉说着书院的故事,在时光中与书院的空间布局和文化内涵相得益彰。抬眸,高处横梁上“巍然师范”四字笔锋苍劲,力透纸背,每一划都凝萃着书香门第的家风传承,承载厚重精神,令人心生敬慕。
穿过天井,踏入中堂,高悬正梁的“道远堂”匾额瞬间吸引我的目光,肃穆之气直抵心间。堂中,孔子拓印圣像高悬,他目光慈悲,俯瞰世人,那温煦目光跨越千年,似在低语,将智慧仁爱倾洒。圣像两侧,“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德侔天地道冠古今”的对联工整大气,寥寥数语,就把孔子传承道统、德配天地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我,一名乡村中学教师,一生扎根乡土,担任班主任四十二年,传道授业,安贫乐道,甘为山里娃的点灯人,面对先师,问心无愧,满怀自豪。
穿过道远堂,右侧便是抚琴室。吱呀一声,轻推木门,一张古朴的古琴静静卧于案几之上,琴身幽润,似在悄声叙说悠悠岁月。同行文友眼中满是眷恋,对我娓娓讲起他与这书院的缘分。他在尘世中沉浮,历经纷扰,每当被心结纠缠,便像朝圣般地赶赴此地。在道远书院,他翻开古籍,沉醉于泛黄书页的墨香;或是寻一角落,打坐冥想,放空思绪,感受内心的平静。而最令他着迷的,便是听琴。
书院定期举办“丝桐归心,静听琴音”静心营,这对他而言,宛如开启了通往宁静世界的大门。踏入活动室,檀香袅袅,众人围坐。琴师身着汉服,端坐琴前,姿态优雅娴静,素手轻抬,指尖在琴弦间灵动跳跃。刹那间,《高山流水》的空灵琴音倾泻而出,时而如潺潺溪流,时而似松涛阵阵,引领众人步入古琴的神秘天地。在这澄澈琴音的环绕下,尘世烦恼皆被抛却,内心唯有澄澈安宁,世间喧嚣仿若隔绝在外。
从抚琴室出来,我又相继游览了棋室、画室与茶室。棋室内,黑白棋子错落于棋盘,看到对弈者筹谋布局时的专注神情,每一步落子都承载着智慧的交锋;画室中,墨香与颜料的气息交织,一幅幅书画作品挂于墙上,或笔墨酣畅,或灵动明丽,彰显着创作者的心境与才情;茶室里,茶香氤氲,泡一壶清茶,浅酌慢饮,在暖暖热气中,感受那份悠然自得的惬意,由窗门远眺洞阳山九龙山的云雾缭绕,仿佛时光都慢了下来。
漫步于书院之中,仿佛踏入了一座古老的文化迷宫,一步一景,景景皆含幽情;一景一悟,悟悟顿开灵犀。书院之美,美在建筑的古朴典雅,美在文化的深厚底蕴,两者相辅相成,堪称双璧。
书院整体布局遵循传统规制,秩序井然。每一处建筑的坐落都严格遵循着先辈的智慧,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每一块青砖,每一片黛瓦,每一道飞檐,每一处斗拱,无不精雕细琢,饱含匠心。这种对于细节的极致追求,恰似我们的修行之路,需稳扎稳打、循序渐进。
追求学问与真理之路,同样没有捷径。需以坚定信念为舟,踏实积累作桨,才能在漫漫征途里,驶向成功彼岸。
中午,我踏入道远书院的餐饮中心洞天小筑。这四合院布局精巧,恍惚间,我竟以为自己置身苏州园林。通道两侧,盆景造型别致,各具风姿。一旁池塘曲折蜿蜒,清水潺潺,锦鲤嬉戏。与书院的对称美不同,这里美在灵动多变的不对称。抬步向前,亭台楼榭错落分布,微风拂过,芝兰吐芳,花影摇曳,丝丝缕缕的花香沁人心脾。
走进餐厅,樟木座椅古朴精致,落地窗明亮通透。窗外假山怪石林立,水池清澈,花草繁茂,茂林修竹,宛如一幅张大千笔下的山水画卷,自然之趣扑面而来,与书院的古朴气质相融无间,细节之处尽显文化韵味。
这里的十大碗令人叫绝。菜单融合当地特色,菜品精致。剁椒鱼头鲜嫩肥美,鲜辣汤汁紧紧裹着鱼肉,入口滑嫩,热辣鲜香瞬间点燃舌尖;秘制当家肉色泽红亮,软糯不腻;养生自制豆腐软糯浓郁,香嫩鲜美。洞天小筑效法药食同源,注重生态食材,追求本味特色。服务更是贴心。青春洋溢的服务员们,总是笑意盈盈,热忱写在眼中。上菜迅速,还会细心讲解菜品故事文化,让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更能领略背后的文化,倍感宾至如归。
洞天小筑,景美、食美、人美、服务美,美美与共,美美相映,带来全方位的美好体验,令人沉醉。饱餐之后,我踱步往书院门口走去,打算返程。就在这时,一位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帅哥迎面走来,正是院长程卫。我忙打招呼,表达对书院的喜爱,程院长笑着回应,提及书院的使命,眼神满是热忱与自豪。
他说,道远书院扎根乡土,深挖湖湘文化。书院围绕古色、红色、绿色、彩色构建 “四色体系”,成立国学院、红学院、乡学院和青年学院,以“深刻并有趣,传统且年轻”为核心运营理念。
四年多的运营,书院已然成为长沙的文化新地标,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感受文化魅力。如今,书院还在探索打造活态书院,推动沉浸式深度阅读,让文化真正走进人们心里,让书院在当代焕发新的时代活力。
聆听程院长讲述书院理念,我心潮翻涌。程院长如此年轻,却有着令人敬佩的博学,对文化传承的那份情怀令人动容,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执着劲儿,年纪轻轻就在文化领域取得不凡成就。
从道远书院深挖湖湘文化,巧妙融合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创新之举中,我真切感受到传承的力量。这也让我不禁回想起自己探寻浏阳书院文化的往昔,更加觉得,在文化传承这条漫漫长路上,有程卫这样年轻有为的书院文化传承人勇挑重担,是文化之幸,未来之路,定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不禁想起书院展厅的一副对联:“道尚追寻,若浏水西奔,誓不回头,虽千万人吾往矣;远须弘毅,望秦关北峙,何曾却步,有志抱者竟成焉。”人生道阻且长,怀揣浏水西奔般的决绝勇气,何惧艰难,何道不达?我真心敬佩柏建集团的文化情怀,欣赏书院少年的学识能力,祝福道远书院的光明前景!
犹记得,我穿梭于文华书院的古朴小径、围山书院的厚重庭院、一中文庙的庄严殿堂,深度挖掘它们的文化内涵,并将研究成果撰写成多篇研究性作品,发表在《湖南日报》上。这些作品不仅是我个人的探索结晶,更见证了浏阳书院文化的源远流长。它们与道远书院一道,共同构筑起这片土地上灿烂的书院文化图景,也让我对道远书院在其中的独特价值与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道远书院的诞生发展别具一格。它将整体布局的精巧构思、环境映衬的相得益彰、文旅融合的创新理念以及传承创新的坚定态度完美融合,达到了高度和谐统一,和时代同行,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在众多书院中独树一帜。道远书院坚守传承创新,跨越时空,迸发蓬勃生命力,引领书院文化走向新领域和新高度。
挥手作别程院长,满心满眼依然是道远书院独有的文化盛景。此次书院之行,于唇齿之间,我品尝到独具风味的特色美食,每一口都是地域物产与人文交织的馈赠;于精神层面,书院的翰墨书香、文化传承,如同一束束光,照亮并丰盈了我的内心世界。
望着车窗外的花海,我轻轻呢喃:道远书院,今逢烟花三月,繁花满院,鼻尖萦绕的是悠悠道远书香;下次,或许邂逅金秋,硕果盈枝,那时书韵与果香交织,我定会再来探寻书院的每条幽径,每个角落,延续这场满是墨香的心灵之旅。
彭祖耀,中共党员,语文高级教师,坚守山区教学,从事42年班主任工作。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教师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阅读研究专业委员会会员、湖南省彭祖文化研究会理事、浏阳市师德报告团通讯员、浏阳市档案和地方史志学会会员。
来源:红网
作者:彭祖耀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旅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