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铜官窑与“黑石号”
文/徐陶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首歌叫做《青花瓷》,青花瓷的颜色,仿佛天空的青色。
天青色是宋代汝窑瓷的代表色,据说,这来自于宋徽宗的一场梦,他在梦中看到雨过天晴,天空呈现出一种清幽淡雅的青色。醒来后,宋徽宗久久惆怅, 低声吟道,“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还让瓷器工匠烧制出这种颜色的瓷器。这一抹天青色,便成了中国瓷器的审美梦境。
“白瓷壶中水自清,世上亦无人不知。” 这句诗来自于王之涣的《白瓷壶》,这是瓷器的另一种审美风格,它温润如玉、至简至美、臻于化境,被誉为“中国白”。
除了青花瓷和白瓷,还有彩瓷和景泰蓝,有诗云:
碧瓷富饶乃天工,丝纹金线被琢磨。
——陈宜璋《赞景泰蓝花瓶》节选
这是形容景泰蓝的精雕细琢与巧夺天工。
世界各地的先民都发明了陶器,而唯独瓷器,是中国独有的发明。
那么,中国瓷器是如何传入西方呢?这还得从一个寻宝故事说起。
在印度尼西亚有一片海域,这是一片危险的海域,也是一片神奇的海域。它的危险之处在于,海底布满暗礁,一不小心,渔船就可能触礁沉没。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很多渔民在捕鱼的时候,经常打捞出一些长满了海藻和珊瑚的奇怪东西,清理之后,发现居然是一些陶器和瓷器。
人们感到很奇怪,这附近没有生产陶瓷的工坊啊。那么只有一个可能,这些陶瓷来自于海底。可是,海底下为什么会有陶瓷呢?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开了,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海里有宝贝,是传说中的宝藏之地。
寻宝之人闻风而来。1997年,有一个德国人,他在这片海域找到了一条北宋时期的沉船,上面装有中国瓷器,真是发现宝藏了。
好事成双,这个德国人在这片海域继续搜寻,一年后,竟然又发现了一条明代的沉船,上面也有一些中国瓷器。
这两次发现,已经足够神奇了。可是,还有更加神奇的事情,即将发生。
有一些渔民,在这片海域,打捞出一些更古老的瓷器。说明海底下还有宝藏啊。通过搜寻,人们又发现了一条沉船。
那么这条船为什么会沉没呢?是战争,还是海难?人们在这条沉船旁边,发现了一块黑色的大礁石,原因显而易见,这块大礁石正是罪魁祸首啊。因此,这条船被称为“黑石号”。
人们把沉船打捞上岸,发现上面装满了来自中国的货物,有陶瓷器、金银器、钱币、香料、铜镜等等,共有六万余件,其中绝大多数是陶瓷器。
那么问题就来了,第一,这条船是中国造还是外国造?根据制造工艺来判断,这条船是典型的阿拉伯船。
第二,这条船是哪个年代的?人们在清理这些文物时,发现了一只瓷碗,上面写着“宝历二年”。宝历是唐敬宗李湛的年号,因此,这条沉船应该是唐代的。
第三,这些瓷器是什么地方生产的?人们又发现了一个瓷碗,碗心中间有一行字,“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樊家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湖南道”是唐代的行政区域,“草市”表示贸易集市,“石渚”是长沙的一个地方,“盂子”是古人对于瓷碗的称呼,“有明樊家记”是瓷器工坊的名号,主人姓樊,所以叫“樊家记”,“有明”就是“有名”,是给自己打广告。
“石渚”这个地方,位于古代长沙的一个大型陶瓷基地,“铜官镇”,这里有很多瓷器工坊,统称为长沙窑,又名长沙铜官窑。
唐代诗人李群玉曾写道:
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口,烟浊洞庭云。
——李群玉《石渚》(《石潴》)
就是描写古代长沙窑烧制瓷器的壮观景象。
“黑石号”上的瓷器,长沙窑占了绝大多数,竟有五万六千多件,另外还有少量来自北方和广东的瓷器。
第四,这些瓷器运往什么地方?人们发现,一些瓷器上的纹饰,非常特别,具有异国情调,有狮子、摩羯等动物,有椰枣树、葡萄等植物,有胡人舞乐等图案和阿拉伯文。因此,这些瓷器很可能是阿拉伯人的定制产品。
通过以上分析,现在,我们基本上可以复原“黑石号”的故事了。
在唐代宝历二年的一天,“樊家记”工坊的主人,樊老板,他正指挥工人将他们生产的瓷器搬上船,他的脸上带着微笑,有商人向他们定制了很多瓷碗,并且价格还挺公道,现在他们终于可以交货了。
他只知道,他们的瓷器,连同其他工坊的瓷器,将一起从湘江,进洞庭,入长江,从上海出海,经转广州,至于最后运到哪,他就不太清楚了。
不过,根据定制的纹饰来看,这个地方一定很遥远。他又从客人口中隐隐约约地听到一个词,“大食”,他想,那应该是最后的目的地吧。
“大食”是古代中原人对阿拉伯帝国的称呼,也是这批瓷器的主要销往地。这些货物,连同其他货物,将在广州一起被搬上一条来自阿拉伯的大船,然后,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运到遥远的阿拉伯。
正如其他无数船只一样,这条大船原计划经过印度尼西亚海域,进入印度洋和波斯湾。可是,由于命运的捉弄,它却沉入了海底。
如今,这条黑石号浮出海面,仿佛是一个小型博物馆,再现了唐代长沙窑的繁荣景象,成为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缩影,也成为古代中国瓷器行销世界的明证。
来源:红网
作者:徐陶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旅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