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谷英村。李长宏/摄
◎春天,在张谷英村(组诗)
◎在张谷英村纺绩堂夜聊听雨
聊着聊着,雨便落了下来
房顶青瓦上,雨点雪豆粒般急
有的落进了天井里,叮咚叮咚
有的落进了时空里,叮咚叮咚
背着包袱赶考的秀才,过去了
赶着水牛耕田的农人,过去了
迎亲的大红花轿,过去了
太阳下山了,星星出来了
听雨的人,围着电暖炉烘烤传奇
讲故事的人,被雨淋湿了,却从来不说
◎张谷英村,门上没有锁
张谷英村,门上没有锁
家家户户,信守着祖上传下来的老规矩
没有锁,不等于没有把门的
规矩就是一把锁,无形,但有光
耕读是一把锁,锁住农事
孝廉是一把锁,锁住家风
人气是怎样一点一点凝聚起来的
家族是怎样一脉一脉繁衍起来的
从耄耋老汉,到豆蔻少年,岁月为证
张谷英村,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金钥匙
◎张谷英,本身就是一个谜
族谱上,这位张谷英村的先祖,有点像
说书人惊堂木从空中落下时的那一声响
那些省略掉的部分,如读无字天书
一阵狂风吹过,空余下一大片空白
觅宝地,谙风水,勤耕读,由吴入楚
没有人知晓,他在黑暗中的摸爬滚打
一棵大树,以及泥土之下数不清的脉络
一眼泉水,与那山那人不改初心的荡漾
隐者中的高手,连一张画像也不给后人留下
明明一介武夫,却取了个温柔到极致的芳名
◎登上龙形山,方能看清张谷英村屋顶的炊烟
雨一直下,众人爬山的兴趣则更浓了
能骑在龙脊梁上的,不一定只有哪吒
松涛有一双慧眼,能看破红尘隐疾
神人在宁静淡泊处,播种天籁之音
盆地静谧,铺开一篇天青色的梦
读书人,解不开尘封多年的哑谜
“屋顶青瓦上的波纹,像不像鱼鳞海?”
有人低声说话,有人干脆放飞无人机
一堆又一堆,劈木柴,散发春风徐来的萦绕
登上龙形山,方能看清张谷英村屋顶的炊烟
◎张谷英村的巷子,是彩色的
一定要带小朋友们过来玩耍
一定要经过这些迷宫样的巷子
与戴望舒的雨巷不同,这里不下雨
即使下雨,也是彩色的,梦幻的雨
一条一条巷子,连接着外面的世界
无论走多远,带不走孩提时的青梅竹马
春天,有小蝴蝶在这儿飞来飞去
夏夜,有小星星钻进来嘻嘻哈哈
你猜猜,张谷英村的巷子,为什么是彩色的
阳光在夹缝里捉迷藏,留一个悬念,等你来
◎天井里,童话慢慢发芽
“妈妈,房顶上为什么会有一面镜子?
是吗?那你试一试照照自己的笑脸。”
“雨天,天井里的水满了会溢出来吗?
不会的,天井里的水通向龙宫大海。”
“晴天,太阳的银丝为什么老拉不住?
你多拉几次吧,也许就拉来了彩虹。”
不出太阳不下雨的时候,天井里很安静
妈妈在洗衣、择菜,儿子在看书、画画
偶尔有一只大黄猫,懒洋洋地踱着碎步
堂屋柱子上的对联,又被风默诵了一遍
◎春天,在张谷英村
走在古村的麻石板路上,春风是最好的向导
如果看不明白,就去问红灯笼,去问梅干菜
细雨,是来为春笋洗澡的
暖阳,是来为古村搓背的
渭溪河,喝山泉水长大的民歌手
龙形山,顶着风水学大咖的桂冠
古建筑大屋的门坎,一进更比一进高
油豆腐的香味,飘荡着不知多少年了
在张谷英村,你和我,一同为春天写一首诗
龙飞凤舞,流水潺潺,顺手把狼毫搁在笔架山上
吕宗林,笔名景耕,蓝墨水上游诗群成员。已出版诗集《活水》《花溪》《梦回唐朝》等四部,创作长诗《戴着口罩的世界》、小长诗《油茶之乡》等,主编《湘南作家文丛》《衡阳水路交通史》。曾获第六届中国海宁徐志摩微诗歌大赛一等奖。
来源:红网
作者:吕宗林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旅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