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态文学丨李琳筠:春到细塔河

来源:红网 作者:李琳筠 编辑:施文 2025-03-19 11:10:31
时刻新闻
—分享—

1.jpg

千库网_山水傍晚水小溪流水摄影图_摄影图编号20630044_副本.png

春到细塔河

文/李琳筠

双休日,租车和忘年交余老师去深山尽头细塔河一游。据余老师说,那儿少有外人到过,木房保存得好,河水清澈,田地也没有抛荒……

不巧的是,通往寨子的硬化路面只到半山腰。我和余老师只好弃车步行,一老一少抄小路走到水渠,下去的路掩映着芭茅和荆棘。年逾七旬的余老师拄着一根指头粗的树枝做拐杖,颤巍巍地在水渠上这里瞧瞧,那儿看看,渠坝外是光光的陡坎。经过极力劝说,余老师怏怏回到大路上,我才放心地从树林间快速向山下进发。走了二十几分钟,才隐约看到河坝坪上坎的村房,房前的果木树,以及阶沿上走动的鸡。

河水清澈,河塘中游动着两三个指头大的羊角鱼和白条鱼群,水岸的细砂中长着雀儿菜。环境宜人,我洗脸,洗颈根,把双脚泡在水里,石上小坐,看着河边绿汪汪的稻田,三头牛在田陌间悠闲地吃草,感受河风和乡野春天泥土中夹杂着的青草气息。

经验使然,在乡村中行走,第一要务是当心狗,吠狗不咬人,不叫唤的狗从背后攻击,专咬人脚杆。我跨过跳岩,果然就有两条半大不大的狗,龇牙在岩墙上汪吠着,其中一条黑狗眼皮上还有一小撮白毛,我们这儿称为“四眼狗”。我警觉地转身,另一条半灰半黄的家伙已经快冲到我脚边了,这是一条不叫出声的土狗。我奋力一跺脚,倒把它骇得跳到河塘里。许是被我的气场所慑,过后三条狗再没找我的麻烦了,个中也得益于村里一个奶奶与我打招呼。她穿着件红底撒黑花的上衣,佝偻着腰杆,驻足和我交谈,好像说是要给放羊的儿子送早饭去。

我沿河从寨子下边走到上边,看到十七八栋村房,排列在河两边。最下边一处房屋,挨着一块数十米高,一百多米长的弧形岩壁板边。岩壁板刀削一样竖着,上面长着些毛茸茸的巴岩姜。岩壁板对面田后坎,有五栋木房,我在屋檐下又碰到一个老奶奶,她说后坎两家和她屋并排的一家,已经几年没有人住了。河上游三处,每处一栋木房,最上边那家围了篱笆,我推开绳枢柴门进去,院子里一群鸡咶噪着慌乱找藏身之处,阶沿上一只旱鸭静静地站着,看了我一会儿,头一伸一缩,摆着羽尾慢条斯理地走开了。屋檐下晒衣竿上晾着一些衣物,又有一些大小蜂桶,有两个蜂桶放在闲弃的木扁桶上。

从上游返回,走到弧形岩壁边的村房前,先前打招呼的老奶奶喊我,原来有个野猴在她家抢柑子吃。我走上岩墙,野猴吓得跳到下一家楼上去了。老奶奶叫梁清翠,七十五岁,她老伴彭武纪坐在大门内,说是七十八岁,会土家语。下坎住着他哥哥彭武科,九十五岁了,耳聋。于是,我坐在大门外,与彭纪武老汉扯起谈来。

细塔河是河名,也是自然寨的名称,村民的父系姓氏,有彭姓和梁姓。传说因为兄弟分家和田地耕管,上六代或者是七代祖宗相中这儿,除了一条山路进出,几乎与世隔绝,为了逃避课税、免除劳役等摊派,便从邻近的细塔欣然迁至。但心中不忘祖地,便称“细塔河里”,久之,“细塔河”就是这里的名字了。前人初至时,聚在河流的平旷处,依山枕水营造家园,就那么真实地与细塔河相依,日出日落,春种秋收,依山而号,涉水踏歌,平静地快乐生活。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新建村房才分散在田陌间,是清一色的木房,没有吊脚楼,也没有虎口屋。

细塔河源于古丈县西北边与保靖县毗邻的山岭坳陂间,有三岔常年不枯的水源,所以在半山腰开凿一条叫接龙渠的水渠,横山数十里,灌溉断龙山镇一半多的稻田。河源距村寨七八里远,有一道二十多米高的瀑布,两岸悬崖边杂树藤萝丛生,瀑景壮观,瀑布下潭绿滟滟的,栖岩蛙、鱼和虾蟹,杂草乱岩中藏茶杯大的蛇。

山壑两边的悬崖,成为古丈县和保靖县的天然县界。因细塔河为自然寨,河西北边山崖下属于古丈县,山崖上属保靖县龙头山。龙头山悬崖高峭且长,上下不通路,山崖下普布隆洞,有干洞和水洞,干洞可纳百人,水洞长年不枯,外延百十米高的冲天断崖尖岭,十分雄壮。村落东南边的断龙山,有数尊高大岩柱,柱顶树木青翠,土家语又称阿姐冲岩坎。

自然村周边的陡岩坎崔嵬间,长有黄草名贵中草药,有香獐、角麂、野猪等野生动物。原来多猴,现在只见那么一只,时常窜到房前屋后,不是欺鸡就是惹狗骑牛,还进屋抢饭吃。彭纪武和梁清翠两老如是说。

现在,寨上有十多个上年纪的人常年居住,舍不得丢掉祖上留下来的肥田好地,以及一山沟的风光。他们种些稻田,田里养些鱼,还有十二头耕牛,两家人养一百多只羊,传承着鸡鸣狗吠的村野生活,让在外打拼的人找得到回家来的路。

站在村头环顾,只见田畴染绿,满山满坡一株株一丛丛的樱桃树,恣意地开着花来,点缀着寂寞山壑的陂陂坎坎,直到看不见的山川,春天的细塔河显得愈加妩媚婀娜,这里的土家人,犹如居住在桃花源里的武陵人。只是,这里太过僻远,很难再来一游,返回时,我特地走了一趟寨子通向山外的静卧在悬崖边的岩板路,体会了一番细塔河土家人的乡愁。

每一年,每一天,每一个居住在细塔河的人都演绎着不同的故事。我在学校的同事龙老师告诉我:他年轻时随做长工的族兄到过细塔河,还认识一个端庄大方的姑娘。后来,他外出读书去了,姑娘嫁了人。再后来,他到田家峒赶场见到她,还到她家吃了餐饭。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龙老师给我讲这个故事时,布满皱纹的老脸上有淡淡感伤。这让我更加相信,细塔河的春天不但风景美,那山,那水,那洞,那冲天尖崖,刀削峭壁,也许都蕴藏着美丽的故事和神奇的传说。

李琳筠,供职于古丈县统战部,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湘西州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著有《萧离评传》《龙廷久传奇》《一世茶缘》等长篇文学作品。

图片

来源:红网

作者:李琳筠

编辑:施文

本文链接:https://wl.rednet.cn/nograb/646947/53/1479424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