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水一样生活 像鱼一样思考
——画家万新厚水墨艺术印象记
文/吴茂盛
你见过画鱼的画家,你可曾见过只画鱼的画家?
暮色漫过湘江时,宣纸上的墨痕开始呼吸。万新厚的笔锋掠过千年水墨的河床,惊起一尾尾游鱼——它们或是庄周濠梁之辩的余韵,或是佛前木鱼不瞑的执念,又或是梅山汉子将半生烟雨酿成的诗意。这位以“万鱼堂”自居的画家,用四十年光阴将自己活成了鱼,一条水墨之鱼:在宋元笔意与当代精神的漩涡中摆尾,在资江的野性与宣纸的柔韧间穿梭。他的画案是一方浓缩的艺术江湖,羊毫起落处,既有太极双鱼的玄妙回环,亦见鱼跃龙门的烟火气象。
水,是他与万物对话的语言;鱼,是他丈量生命维度的尺子。当观者凝望那些不点睛却含尽沧桑的鱼目时,恍然惊觉:原来最深的禅机,不在西天雷音寺,而在游鳞摆尾间搅动的三千弱水里。
水之道:在流动中寻找方向
万新厚的艺术血脉中,流淌着资江的波涛。生于游家湾的他,自幼与水的对话便刻入灵魂。资水滔滔,不仅滋养了他的笔墨,更赋予他“上善若水”的东方哲思。他的鱼,从来不是孤立的物象,而是水纹的延伸、时间的倒影。观其《春潮》系列,枯笔横扫如疾风骤雨,湿墨晕染似暗流涌动,鱼群在虚实交错的笔触间穿梭,仿佛将《千里江山图》的磅礴气韵凝缩于一池春水。
他临古而不泥古,从宋人院体的精工,到八大冷逸的留白,再到齐白石“似与不似”的天趣,最终淬炼出独属自己的“水墨化鱼”之境。郑板桥曾言:“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万新厚画鱼,亦是胸有成鱼,而后落笔成形。他的笔锋如游鱼摆尾,时而以篆籀之劲勾勒鱼脊,时而以草书之势泼洒水纹,在“形”与“意”的边界上,完成对传统文人画基因的现代转译。万新厚的鱼,既是宋元文脉的游弋者,更是现代视觉艺术的探路人。
鱼之灵:游弋于象与意之间
万新厚画鱼,不求形似,但追神完。他笔下的鱼眼常作“无目之观”,却暗藏乾坤——或闭目如参禅老僧,或微启似窥破红尘。这种“不点睛而通神”的绝活,恰是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当代回应。吴昌硕有言:“作画贵有苍茫之气。”万新厚的《鱼跃龙门》系列,正是在这种苍茫意境中突破了单纯的水墨技法,使鱼的动态不仅是生物学上的跃动,更是精神层面的突围。
他的画面常留大片虚空,却非真正的空白。在《潇湘夜雨》中,未着一笔的水域因鱼群的游弋而有了方向,因墨色的浓淡而有了深度。这种“以无写有”的智慧,与八大山人的“留白胜于着墨”相通,也与道家“虚空生白”的哲学暗合。画鱼,已然超越了形态的呈现,而成为万新厚探寻生命本质的方式。
水与墨:构筑当代水墨的哲学
水,是万新厚艺术的母题,亦是方法论。他独创的“水纹皴法”,以羊毫侧锋擦出层层涟漪,让宣纸成为流动的河床。在《潮生》中,墨色随水流自然晕散,鱼群如音符般跳跃其间,画面既具《洛神赋图》的韵律美,又透出抽象表现主义的自由精神。这种技法,将水的无常与恒常、包容与破碎凝于尺素,正如潘天寿所言:“中国画之精髓,在于用笔之微妙,水墨之精妙。”万新厚的水墨鱼,便是在这一微妙之间,寻找着人与自然的契合点。
他对“水”的理解超越了物质层面。在《太极鱼》系列中,黑白双鱼首尾相衔,墨迹的边界在水的浸润中变得模糊——阳极生阴处,一滴朱砂如旭日初升;阴极生阳时,数笔淡墨似月华倾泻。这不仅是阴阳哲学的视觉呈现,更是对当代人精神困境的隐喻:在确定与不确定之间,我们何尝不是那条寻找平衡的鱼?
万鱼堂:生活即艺术 艺术即修行
“万鱼堂”不仅是画室,更是一座精神的道场。在这里,万新厚操一囗浓重的新化方言呼朋唤友,把酒品茗。在这里,他以鱼为经,以水为纬,日复一日编织着生命的经纬。他的创作状态让人想起禅宗公案——既要有“见山是山”的扎实功底,又需达“见山不是山”的哲学思辨,最终回归“见山只是山”的本真。
他的艺术生涯恰似一场修行:早年扎根梅山,从树根的盘错中悟得“道法自然”;中年执笔为戈,在文学与书画的跨界中寻找通感;晚年化繁为简,将毕生体悟凝于游鱼一笔。正如傅抱石所言:“艺术的道路,没有捷径,只有真诚。”这份真诚,透过水墨渗透进他的每一幅画,每一尾鱼的游弋之姿。
在这浮躁的年代,在这视频泛滥的时代,万新厚固执地守护着水墨的纯粹性。也许你对他的主题创作颇有微词,但他永远是个执著的人,从不为别人的言语所动。这不,他的鱼游过北京世纪坛的玻璃幕墙,游进维多利亚港的夜色,最终游回资江的源头,游回故乡。这些墨色生灵提醒我们:真正的艺术从不是技术的堆砌,而是生命的沉淀;不是对现实的复刻,而是对本质的追问。
他像水一样生活,以柔克刚,包容万象;他像鱼一样思考,在传统中逆流而上,寻找属于自己的龙门。当观者站在他的画前,或许会听见两种声音:一种是宣纸吸墨时的细微呼吸,另一种是古老水墨文明在当代的悠长回响。这声音告诉我们——艺术的长河里,永远需要那些甘作摆渡人的鱼。
哪一天,你看见万新厚画的鱼从宣纸上游了过来,你不要惊讶。
吴茂盛,湖南祁阳人,小说家、诗人、美术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协全委会委员、永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永州市文联副主席、湖南省东方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作品曾获潇湘文学奖、丁玲诗歌奖、全国青少年新诗奖、兰州军区《西北军事文学》首届优秀诗人奖等十多次奖项。著有诗集《无尘的歌唱》《独旅》《到达或者出发》和长篇小说《驻京办》《招生办》等10多部。
来源:红网
作者:吴茂盛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旅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