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观潮的螃蟹丨苍茫之问与谁答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编辑:施文 2023-12-26 17:44:44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今天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日。电视剧《问苍茫》正在央视等平台热播。该剧生动讲述了从中共一大归来的毛泽东,在1921-1927年间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热血故事。剧中“普通人”毛泽东的青春志、创业史,引发了很多观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共情。

微信图片_20231227091555.png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袁思蕾 长沙报道

暴雨后的湘江上,一叶渔舟缓缓驶来,洞庭渔歌由远及近,橘子洲已被抛在身后。

船前,一个奋力击水前进的年轻身影映入眼帘,那正是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后,从上海回到湖南的韶山伢子——毛泽东。

那一年,毛泽东28岁。

彼时,他还只是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个心怀苍生、为国家前途和命运不断求索的青年,由他发动、组织、领导的湖南工人运动尚在酝酿中,经典之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起笔之日尚早……

1921年至1927年这段历史,无论于毛泽东而言,还是对中国共产党来说,都是一段极其重要且珍贵的记忆。

而这段青春志,在电视剧《问苍茫》中得以还原呈现。该剧正在央视一套、湖南卫视、江苏卫视、芒果TV、优酷热播。

与生活的共鸣

早前有《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讲述以毛泽东、杨开慧、蔡和森、向警予、陶毅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探寻救国救民之路。

近有《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电视荧屏上,展现中国革命历史及毛泽东重大生平事件的经典影视作品不在少数,但专门讲述从中共一大归来的青年毛泽东在1921-1927年间以一个“探路者”“早行人”的姿态,先后投身工运、农运、国共合作、农村调查,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这段热血故事的作品却鲜有。

微信图片_20231227091751.png

▲电视剧《问苍茫》海报。

观潮君了解到,《问苍茫》是全面而深度反映毛泽东这段历史时期的第一部影视作品。

回溯历史,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工人运动在全国多地轰轰烈烈开展,由毛泽东发动、组织、领导的湖南工人运动彪炳史册,然而,一开始,满腔热血、胸怀理想的毛泽东遭遇到的是现实的骨感。

这部剧告诉我们,伟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成功更不是一蹴而就的,生活的磨炼、社会的教育是谁都躲不开的。

《问苍茫》第二集中,毛泽东找湖南劳工会领导人黄爱、庞人铨谈改组劳工会,他与黄庞二人描述共产主义的理想与抱负,“把工人兄弟彻底地动员起来,最终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终结万恶的旧制度,让天下的劳工翻身得救”。

640.gif

然而,黄爱的一句“润之先生,我且问你,你当过工人吗?”,将毛泽东问住,也让他惊觉,没有经过实地深入调查研究,不曾真切感知工人群体的生存现状,纵使理想再伟大,终归是纸上谈兵。

由此,他决定以办学的名义前往安源煤矿,深入了解工人的真实处境。

《问苍茫》以生活化的真实感,呈现了毛泽东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代伟人的肇始。

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问苍茫》在高度还原历史的基础上,秉承“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原则,在人物塑造、画面、台词等方面进行了大胆而合理的艺术想象与创作,生动展现了青年毛泽东“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超强执行力,超强行动力,做就做到最好”等突出特质。

剧中有一场戏,是毛泽东告别安源矿井工人。总编剧梁振华说,这场戏,他构思了很久,最终从经典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中找到了创作灵感。这张油画被认为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一张油画”,而梁振华最感兴趣的是画中毛泽东右手握着一把绛红色的油纸伞。

微信图片_20231227091549.jpg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刘春华 作)

于是,剧中出现了这样一个桥段:临别时,矿井工人送给毛泽东一把雨伞,毛泽东本想把伞留给工人们遮风挡雨,但工人对毛泽东说:毛先生,你走的路,长。

640 (1).gif

与青年的共情

目前,共32集的《问苍茫》正在播出中,网络社交平台、剧集评论区里,催更追剧者不计其数,观潮君也是其中一员。

也许你会好奇,一部历史正剧,如何做到让今天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看得津津有味且十分上头?

观潮君认为,是因为生活化的视角,剧中体现的人生经验,可供每一个普通人借鉴,让今天的观众有了更多代入感、产生了更强的共情。

比如,毛泽东初探安源煤矿的接风宴上,就让很多观众看到了初入职场的自己。

微信图片_20231227091542.jpg

▲电视剧《问苍茫》剧照。

剧中,毛泽东被在安源煤矿做事的族叔毛紫云拉去参加一场晚宴,晚宴上见到的奢华景象,让他感慨穷人生活的悲惨。

同时,青年毛泽东在这场饭局中与众人格格不入、“不来事”的画面,想必会让不少年轻人感同身受。

640 (2).gif

有观众就如此评论这个剧情:“听一堆‘大佬’给你安排人生道路的场景,互相之间商业吹捧,一个个拍着胸脯让你跟着他混,吃香喝辣的,教育你这个年轻人要懂得‘脚踏实地’。”

以生活化的视角讲述,“吃”是最容易与年轻人共情的切入点。

剧中,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被带去长沙火宫殿品尝的臭豆腐,毛泽东岳母端来的一碗湘潭做法的水煮鳙鱼,陈独秀迎接毛泽东时手上的一把烤虾,毛泽东请李大钊吃的打边炉,蔡和森、向警予夫妇带毛泽东吃的广东早茶,还有毛泽东随身携带的一瓶剁辣椒……

640 (3).gif

640 (4).gif

640 (5).gif

这些与现代观众更容易产生“链接”的美食,巧妙地将历史人物平凡普通的一面展现出来,让观众产生了更多亲近感。

“从十几岁一直到三十多岁,这近二十年就是他追逐梦想的过程。这跟我们当下生活中的人差不多,只是他的梦想是那个时代下的主题,我们的梦想是我们这个时代下的主题而已。”导演王伟说,自己在创作之初,就在想“如何能在一个接地气的视角上找到共鸣,而不是把他当成伟人来拍”。

在王伟看来,毛泽东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十几岁在外求学,其实就跟现在在外拼搏着的年轻人一样,他的成长之路,按现代人的理解,这就是一条“职场草根逆袭之路”。

正如总编剧陈晋所说:“首先,毛泽东也是一个普通人,他从一个普通党员成长为一代伟人。”

640 (6).gif

剧中,毛泽东与刚从莫斯科回国的刘少奇第一次见面,聊起当年离开家乡再到如今回到家乡的历程,毛泽东感慨自己曾“懵里懵懂,心比天高,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

刘少奇回道:“年少轻狂,谁不一样?”

不知你是否从中也想到了自己,是否也能感受到一位网友所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他也是我们老百姓的一员”。

与时代的共通

巍巍岳麓山,当年橘子洲,静谧安宁的清水塘22号,人声鼎沸的火宫殿,潮宗街上的文化书社……一个个熟悉的地名,接连出现;

毛泽东、杨开慧、陈独秀、李大钊、孙中山、瞿秋白、蔡和森、向警予、蒋先云等,悉数登场。

微信图片_20231227091640.jpg

▲电视剧《问苍茫》海报。

正如创作者所言:希望今天的年轻人看到《问苍茫》的时候,会真切地感受到一百年前有过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不仅仅活在我们的历史词典当中,活在政治文献当中。他们那么热烈地理想过、爱过、惆怅过、追求过,他们用炽热的理想点燃了一个时代的光亮。

微信图片_20231227091546.jpg

▲电视剧《问苍茫》剧照。

“《问苍茫》真的太有回忆感了,编剧一定下了功夫先了解这些先辈们的故事,所以才写得这么细腻,这么有故事美感。”

“在寒冷的冬季里,《问苍茫》给我们带来了几丝温暖。它的诗意和故事感,让人们在观看的同时,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温暖。”

……

社交平台上网友们发表的评论,是对《问苍茫》创作者最好的回应。

微信图片_20231227091539.jpg

▲电视剧《问苍茫》剧照。

在剧中饰演杨之华的青年演员王佳宇说,自己如果能穿越时空,很想回到剧中所描述的那个年代,“我感觉他们那个年代的人就像导演说的,是非常摇滚的,可以豁出去做一些事情。”

一群年轻人,一颗爱国心,一股子不畏艰难险阻的精气神。

《问苍茫》中展现的青年别样青春风采和燃飒热血风貌,于今天的中国、当代的青年而言,依然能带来许多启迪。

“今天的年轻人在这样一个被信息轰炸的时代,经常忙忙碌碌,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不知道自己的终极理想到底在哪里,那么就看一看一百年前的这些革命者,看一看这些把家国挑在肩上的青年,他们从来不会把自己生命的意义局限于一己的悲欢。”梁振华说。

微信图片_20231227091535.jpg

▲电视剧《问苍茫》剧照。

《问苍茫》能火的原因,或许正是因为它再次让我们铭记:曾有一群人,除了相信真理,几乎一无所有,而就是这样一群人,面对千难万苦,不惧生死离别,毅然踏上了让国家和人民获取新生的创业征程。

《问苍茫》能火的原因,或许是因为,从历史的阁楼中射出的那道光,点亮了当今年轻人心中的光,让大家耳边不由得响起了那句千古之问。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还看今朝”,其实“问”的也是和当年毛泽东一样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是你、是我,是今天的我们。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编辑:施文

本文链接:https://wl.rednet.cn/content/646756/60/1339188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