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态文学丨梁书正:群山祈祷

来源:红网 作者:梁书正 编辑:施文 2024-05-24 14:58:44
时刻新闻
—分享—

1.jpg

5cc638ca22231_副本.jpg

◎群山祈祷(组诗)

文/梁书正


◎群山祈祷

不是看到遍地盛开的花朵

才理解你所说的春天


不是等到河流汇聚成大海

才打捞到你心中的明月


而今,寒霜将至

群山的睫毛噙满泪水


有片枯叶,借助我的手掌

朝着苍天,静静地合什


◎摆手舞

牛皮鼓浑厚的声音响起来了

一只手摆动,秧苗轻轻摇晃

一排手摆动,成片稻田随之起伏


左摆,武陵山往左倾斜

右摆,酉水河朝右拐弯

一起往中间摆,一座村庄轻轻托起


祠堂里,乡亲们都有一双跳舞的手

这些种下苞谷红苕的手

从阿哥胸膛取出火焰的手

把月亮当酒盏的手,为婴儿接生的手


一面托举苍天,一面摆动大地


◎我的亲人们

低下身去,扶正一棵长歪的玉米

脱下破棉衣,给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牛犊穿


田野里剩一些稻谷不收了,留给过冬的鸟雀

来乞讨的人,都不会让空碗离去


乡村之上,蓝天如洗,朵朵白云擦拭着

匍匐在田间地头的身影


那已成小土堆的阿婆,戴着五彩的花环

享用阳光和雨露的供品


◎洲上坪的黄昏

光芒盛大,普照古苗河,司马坡,和尚山

万物柔和而宁静。此刻,有人身披晚霞出嫁

有人穷尽一生,终于获得一堆小小泥土


远处,落日是群山抛出的一枚硬币

重复着古老而永恒的占卜


◎人如晨露

有的露水,被阳光带到了天上,成为夜晚的星盏

而有的,由古苗河带往远方,像我打工的乡亲

在洲上坪,人如晨露

生来晶莹剔透,往后各奔东西,最终了无踪迹


只有土地庙前阿婆挂着的祈福的红布

偶尔能显现出他们消逝的身影


◎洲上坪

这是我的村庄,阿婆用稻草铺成母亲的产床

用草木灰把我接到这个世界。这里

存储我的第一声啼哭,有我迈出的,歪歪斜斜的第一步


和阿婆鞠躬,敬天地和祖先

与父亲耕耘,种下苞谷、稻米和红薯

同母亲弯腰,额头触及泉水和白云


我要写下的事物很多

担水的姑娘,春风陪她走过一程又一程

播种的老人,荒草一点点把她拉近泥土

远方打工的乡亲们,亲人的死讯才能把他们接回


我要赞美的事物很多

阳光把露水串成念珠,戴在村庄的手腕

春风徐徐吹来,给田野和新坟都换上新衣裳

落花把月光一瓣一瓣地捧上你的窗棂


我要铭记的事物很多

下秧的小菊,胸前隆起两粒鼓鼓的稻粒

手持野花的妹妹,奔跑在阳光跳跃的田埂

背篓里的婴儿是春天晃动的音符


这是我的村庄

春风握着一把弯曲的犁,秋阳抱紧果实累累的土地


◎回答

在乡村,我要写下的有三种事物

神龛上的米,泥土里的骨,香炉中的灰


◎乡村老人的言语记录

在我们乡里,能像菩萨一样打坐的,是青蛙

能驱走凶恶鬼怪的,是狗血


你看,蛙声密集的田野,谷物长势都好

狗吠起伏的村庄,往往吉祥如意


◎清水江边

从水边捣衣的妇女到岸上生长的红薯

隔着一个婴儿的背篓。连接红薯地和古老村庄

是一个老艄公缓慢而悠长的船歌


坐在河堤的我们,一会儿成为绿叶,一会儿化身清风

几只贴着河面飞翔的白鹭,越过青山和白云,引领着我们


◎泥土颂

农人的脚掌沾满泥土,拔出来的萝卜沾满泥土

干净的种子洒在泥土里,白云铺满水田


没有什么比泥土更干净的事物了。洲上坪的人们

把房屋建在泥土之上,神龛安在房屋之上

粮食挂在屋檐,群星铺在屋顶


◎布道者

折断的枝条是会疼的,摘掉的花朵是会哭的

还有这些小泥巴,小石头,小叶子

它们都要吃饭。蚂蚁和蝴蝶,天黑了都要回家


女儿小心翼翼护着她的小王国,一本正经地对我说


◎这里是神居住的地方

祖父在土地菩萨前磕头,阿婆在

古树下磕头。巨大的石崖下面

堆放碗筷和香烛。那些岔路口旁的小斜坡

立一块块矮矮的档箭碑


挂满红布的枝条,沉甸甸向下弯曲

躺在稻草堆休息的母亲,厚实如大地

(本组诗获第十一届“诗探索·中国红高粱诗歌奖”)

梁书正,湖南湘西人,苗族。中国作协会员。曾就读鲁迅文学院、毛泽东文学院。获紫金人民文学诗歌奖、第十一届红高粱诗歌奖等。参加《人民文学》“新浪潮”诗会、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论坛、湖南省第七届青创会。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民族文学》《十月》《星星》等。入选湖南省文艺人才“三百工程”。出版诗集三部。

图片

来源:红网

作者:梁书正

编辑:施文

本文链接:https://wl.rednet.cn/content/646849/68/1393308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