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丨志在飞:智慧叙事 平凡中的美好

来源:红网 作者:志在飞 编辑:施文 2025-04-27 16:29:57
时刻新闻
—分享—

d3e3597170dc035eda209a716fc4926e_8373ae9e-6be6-4475-8e4b-677c977c6220.jpg

微信图片_20250427144244.jpg

智慧叙事平凡中的美好

——读唐樱长篇小说《你是我的城》

文/志在飞

在当代城市化进程中,“乡愁”早已突破地理概念的藩篱,演变为文化认同的精神坐标。唐樱的长篇小说《你是我的城》以湖湘文化为底色,在望城这座“希望之城”的叙事空间里,构建起一个关于成长、救赎与文明传承的现代寓言。这部作品既是城市文学的地方性书写,更是对雷锋精神的当代诠释,在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中,展现出独特的叙事智慧与文化自觉。

望城这座城,在文本中呈现出双重镜像:既是地理实体,更是精神图腾。作家通过木子的异乡人视角,将城市空间转化为文化解码的场域。穿越千年的铜官窑不再是静态的历史遗存,而是通过“捏陶泥的情趣”这样的日常场景,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文明传承。这种转化并非简单的场景设置,在老年大学的课堂上,那些满头银发的老人专注地揉捏陶泥,眼神中透露出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与热爱。那双手,或许因岁月的侵蚀而布满皱纹,却能在陶泥上赋予新的生命,仿佛时光在指尖流转,历史与当下在此刻交汇。在古镇的青石板上,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形成互文。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青石板上,木子漫步其中,脚下是千百年来被无数行人磨得光滑的石面,耳边是现代城市的喧嚣与古老吆喝声的交织,这种时空折叠的叙事策略,让城市文化基因获得了流动的生命力,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望城的历史底蕴与时代脉搏。

唐樱对城市景观的书写超越了风景描摹的层面。在数字时代,当木子在微信群里抢红包时,那短暂的兴奋与随后的空虚,折射出时代的生存焦虑。而职场新人面对“工作之外的工作”,在堆积如山的文件与无休止的加班中,传统人文精神的坚守显得尤为珍贵。作家刻意将雷锋纪念馆、陶艺工坊等文化地标嵌入都市生活场景。在雷锋纪念馆,木子看到那些泛黄的照片与质朴的文字,雷锋的平凡事迹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她内心深处的迷茫。而陶艺工坊中,手工艺人对陶艺的执着坚守,那耐心地雕琢与细心地打磨,传递出一种脚踏实地、默默奉献的精神,这种文化基因的现代性转换,构建起独特的城市精神生态,为望城注入了温暖而坚定的灵魂。

木子的身份迁徙构成小说的叙事动力。从被迫离乡到主动融入,人物的成长轨迹暗合着传统文化中“安身立命”的精神命题。离乡时,木子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不安,城市的喧嚣与陌生让她感到无所适从。然而,随着在望城的生活逐渐深入,她开始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寻找自己的位置。

小说中的人物群像构成多元的价值坐标系。老年群体的智慧沉淀如同一本本厚重的书籍,蕴含着岁月的智慧与人生的阅历。他们在老年大学分享着人生经验,在社区活动中发挥余热,为年轻一代提供指引与支持。职场新人的锐意进取则如同初升的太阳,充满活力与创造力。他们努力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为城市的建设贡献着新的力量。古镇手工艺人的坚守是对传统技艺的守护,他们在时光的流逝中坚持着手工的温度,传承着古老的智慧。而都市白领的迷茫则反映了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的困惑与挣扎,他们在追求物质富足的同时,也在寻找精神的归宿。这些镜像关系形成丰富的叙事层次。特别是在“悲喜人生”的章节中,作家通过不同世代对“年”的差异化认知,揭示出传统节俗在现代社会的意义重构。老人们依旧遵循着古老的传统,精心准备着过年的每一道工序,从祭祖到守岁,他们在这份坚守中传承着家族的记忆与文化的根脉。年轻人则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他们或许会用手机记录下过年的点滴,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喜悦,让传统节俗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这种代际对话的叙事策略,使成长主题突破了个人范畴,升华为文化共同体的精神成长,为望城的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唐樱的叙事智慧体现在对日常生活的神圣化书写。在《你是我的城》中,她以轻松、自然的笔触,将望城的风土人情、风物景致娓娓道来。这种信手拈来的叙述方式,不仅展现了她对望城的深厚感情,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望城的街头巷尾,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烟火气和人情味。当“小雨飘落的日子”与“青春的感动”相遇,那细腻的雨丝仿佛成了情感的纽带,串联起木子对青春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憧憬。当“碎掉的旧时光”在陶艺创作中重生,那些破碎的陶片在手中重新拼凑,宛如岁月的碎片被赋予新的意义,琐碎的生活细节被赋予审美救赎的力量。唐樱将“吃货的天堂”这样的世俗场景,与“捏陶泥的情趣”这样的艺术创造并置,在物质与精神的辩证中重建日常生活的神性维度。在美食街,人们尽情享受着各种美食,那满足的神情与欢快的笑语,是对生活最质朴的热爱。而在陶艺工坊,人们专注地捏陶泥,那宁静的氛围与专注的神情,是对艺术的追求与对精神世界的探索。这种场景的并置,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与多元,物质的享受与精神的追求并非对立,而是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生活的美好。

诗学建构在叙事结构上形成独特韵律。四十一个章节如同城市生活的蒙太奇,既有“奔赴希望之城”的线性叙事,展现木子从离乡到融入望城的过程,让读者清晰地看到人物的成长轨迹。又有“似梦非梦”的意识流穿插,深入木子的内心世界,展现她在成长过程中的情感波动与思想变化。当木子在“不一样的风景”中发现阳光的不同味道时,现实主义笔触与浪漫主义情怀达成微妙平衡。这种叙事张力,使小说既保持着对当下生活的敏锐洞察,能捕捉到时代的脉搏与生活的细节,又延续了湖湘文学“经世致用”的精神传统,在文学创作中关注社会现实,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唐樱在最后一章中写道:“你是我的城,也是心灵的港湾。唯有在此地,木子找到了安宁和依靠,生活的温暖和美好被彻底激发、放大。这里,是心安处,也是归属。”当木子最终在望城找到“心安处”,这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精神返乡,更是整个时代对文化原乡的集体追寻。这部作品像星城夜空中的文化明灯,用温暖的故事照亮了现代人的精神归途,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标注出文明传承的永恒坐标。

《你是我的城》的文学价值,在于实现了地方性书写的超越。望城这座城,叙事既是具体的空间存在,承载着湖湘文化的独特韵味,从铜官窑的古朴到湘江水的灵动,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地域的气息,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缩影。当“挑战新岗位”的焦虑与“老年大学”的从容形成对照,青年一代在职场的拼搏与老年群体的悠闲生活相互映衬,展现出现代化进程中不同年龄段人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当微信社交的虚拟亲密与古镇交往的真实温度产生碰撞,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与传统的人情味相互交织,引发人们对人际关系在时代变迁中的思考。作家实际上在探讨技术文明时代的人文坚守。这种将地域特色与普世价值相融合的创作理念,使作品具有了超越地理界限的文学品格,让读者无论身处何方,都能从中找到共鸣。

唐樱在后记中坦言“偏爱写温暖和简单的人物与故事”,这种创作姿态本身构成对浮躁文坛的反拨。在当下这个快节奏、功利化的时代,文坛充斥着各种浮夸与虚假的作品,而唐樱选择关注那些平凡而又温暖的人物与故事,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他们的喜怒哀乐,让文学回归本真。在“眼前的亲人是故人”的恍悟中,木子对身边亲人的重新认识与珍惜,让读者感受到亲情的珍贵。在“你是我的城”的归属确认里,作家用素朴的叙事重建了文学的温度。这种温暖不是刻意营造的乌托邦,而是源于对人性本真的信任,对文化根脉的坚守。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你是我的城》以其独特的叙事伦理,为城市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范式。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希望之城不在于高楼广厦,而在于每个平凡生命对善的坚守,在于传统文化基因的创造性转化。

在当代文学中,唐樱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始终占据着特别的位置。作为一个作家,唐樱不仅在儿童文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更以对成人社会生活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她作为文学大家的广阔视野和深刻洞察。《你是我的城》不仅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更是一部望城的文学礼赞,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本书,了解望城、走进望城,并将这里作为雷锋精神探寻和传承、人文精神返乡与追求的打卡地。

志在飞(蒋志飞),作家、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2021年中宣部授予“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荣誉。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半条被子》《绝对忠诚》《我的大学》《巿委办公室》等、立项电影12部,其中电影《半条被子》《二枚铜元》上院线。歌曲《铸魂》获国家级征歌“优秀歌曲”

来源:红网

作者:志在飞

编辑:施文

本文链接:https://wl.rednet.cn/content/646948/61/1491015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