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万象:在亲情与日常中洞察人性与时代变迁
文/萍庭鹤
谢永华的散文集《清风在上》宛如一面镜子,映照出生活的丰富与复杂,从亲情的温暖到生活的磨砺,从个人的成长到社会的变迁,诸多篇章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人性的光辉与时代的印记,让我们深刻领略到生活的多面性与深刻内涵。
在《我的奶奶叫春香》里,奶奶的形象跃然纸上。她为呵护“我”责骂调皮孩子,给“我”留鸡蛋、香蕉,与“我”分别时难舍难分,那一幕幕场景尽显慈爱、善解人意与宽容。当“我”捅破罐子,她毫无责备,以生活情趣滋养着“我”。奶奶对“我们”的疼爱与赞美,如涓涓细流,润泽着家庭,让我们看到家庭亲情在生活琐碎中的温暖力量,这是人性中最质朴的爱,在平凡日子里闪耀光芒,构成生活温馨底色。
《二叔》中的二叔则展现出人性坚韧与大爱的一面。身为教师的二叔,被疾病缠身,却在两个小姑娘落水的危急时刻,不顾自身重病,拼尽全力救援,上岸后还为女孩做人工呼吸。他的英勇之举,是底层劳动者坚韧性格与大爱深情的集中体现,为了道义奋不顾身,诠释着中华民族传承的美好美德。这种在困境中迸发的人性光辉,如同火炬,在生活的艰难时刻照亮人心,凸显出人性在面对生死抉择时的高尚与伟大。
父亲和母亲的故事,在《父亲和母亲》以及《母亲的变化》等篇章里徐徐展开。父亲老实勤快、坚韧不拔,因风湿性关节炎借酒缓解疼痛,却为家庭放弃去县城邮局工作的机会,扛起种地重担;母亲乐观勤劳、善良体贴,从用盐腌制鲜鱼为主菜到生活富足后买新鲜水果牛奶,从买瑕疵苹果到专挑好的买,父母的生活细节反映出家庭生活的变迁。他们之间如小孩捉迷藏般的互动,展现出平凡夫妻间的生活气息与情感交流,让我们看到生活在岁月长河中的变化轨迹,以及底层劳动者为家庭默默付出的艰辛与努力,这是生活磨砺下人性的坚守与适应。
《挖红薯》里,父亲带着“我”劳作,其勤劳能干与乐观的形象鲜活生动。“我”用红薯藤做耳环,父亲许下金耳环的美好期许,劳作虽辛苦,却因这份浪漫情节充满温情。“我”在睡梦中父亲已挖好红薯地,体现出父亲对家庭的担当与付出,描绘出农村生活中劳动与亲情交织的场景,是生活日常中亲情与生活状态的生动写照。
《最后的时光》回忆病重父亲离世前的日子,儿时偷吃糕点的故事穿插其中,父亲藏糕点本为奖励孩子,尽显善良。父亲在端午节前精神振奋回家后静静离世,朴素文字饱含深情,让我们看到生命尽头人性的温暖与对家庭的眷恋,展现出亲情在生命终结时刻的强大力量,是生活中亲情与生命主题的深刻呈现。
妹妹的故事同样令人动容。《江风吹来的桃姑娘》中,妹妹体谅作者工作与写作,匆匆看病又匆匆离去,善解人意的形象打动人心。《妹妹相亲记》里,妹妹相亲的经过细致展现,从相亲过程到因作者评价放弃喜欢的人,再到婚后透露心声,以及插叙刘媒婆波折的婚姻故事,都反映出农村青年婚姻的现实状况。妹妹虽因偶然因素错过心仪对象,但如今婚姻稳定富足,而刘媒婆为谋生从事媒婆生意,背后是农村生活的艰辛与人们对生活的努力经营,展现出生活在婚姻层面的复杂性与人们的生活选择,是社会生活在个体命运中的折射。
这些篇章,从不同角度汇聚成生活的全景图。亲情的温暖、人性的光辉、生活的变迁与艰辛,都在其中一一呈现。它们告诉我们,生活是由无数琐碎却深刻的片段组成,人性在其中不断演绎,时代的变迁在生活细节中悄然展现。在这些故事里,我们看到生活的真实模样,既有美好与温暖,也有艰难与无奈,但正是这些丰富的元素,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且意义深远的生活。
来源:红网
作者:萍庭鹤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旅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