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评丨吴跃军:敞亮:一个拥有哲学底色的作家标志

来源:红网 作者:吴跃军 编辑:施文 2025-01-23 11:27:35
时刻新闻
—分享—

d3e3597170dc035eda209a716fc4926e_8373ae9e-6be6-4475-8e4b-677c977c6220.jpg

pki445849_副本.jpg

敞亮:一个拥有哲学底色的作家标志

——读侗族作家姚茂椿散文集《和吟声声》有感

文/吴跃军

文学的底色是哲学,生活的底色是哲学,演艺的底色是哲学,绘画的底色是哲学。作文与做人依然有哲学。读湘籍侗族作家姚茂椿的散文集《和吟声声》便进入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内心的美美与共,各美其美的新时代画卷。在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的时空环境里,人的思想和行为决定了文字如何奔现诗和远方。从作者结集的第一本散文集《苍山血脉》到最近出版的第二部散文集《和吟声声》,34万字的《和吟声声》精选作者已经公开发表的散文88篇,由花开陌上、都市光影、温情记忆、斑斓田园、歌乡盛宴五个交响多声部组成。读了以后恋恋不舍,感觉姚茂椿的散文是四个敞亮:文字敞亮、语言敞亮、写法敞亮、思想敞亮。这是一本新时期有哲学底色的散文集佳作,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依恋,对他乡的赞美,对星城的讴歌,对世界的憧憬。敞亮、通透、舒坦是作者给读者传递的阅读美学进行再创作的三个关键词。

文字敞亮,拥有一支温暖的笔看待生活和创作

文字敞亮,是用读者普遍熟悉的文字词汇,描述,表达,给人以亲近感。文学的大自由取决于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文字的大自在建立在培育一个健康的心灵基础之上。书籍是精神的食粮。世界没有同样的树叶,也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姚茂椿先后出版了两本散文集《苍山血脉》《和吟声声》,两本诗集《放飞》《霞光漫过》,有散文《来宝》收录于中国作家协会编选的《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还有散文译成多种少数民族文字发表在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民族文学》民语版上。

敞亮就是作者对文字、对文章、对文学的郑重承诺。文学的底色是敞亮,构成作者哲学的底色也是相通的。文学艺术的规律是一通百通。

侗族作为拥有三百四十九点六万人口,在湘黔桂鄂渝武陵山脉、雪峰山脉边地交界快乐和谐生存的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五十六枝花朵一样产生了民族文学,出现了贵州天柱、湖南新晃、广西三江、广西龙胜、贵州黎平、贵州锦屏、贵州玉屏、贵州榕江、湖南芷江、湖南通道等县域民族作家群。

姚茂椿从作品发表的数量和质量来看,无疑是新晃民族作家群和湖南侗族作家群的重要成员。《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河畔的盛宴》等篇章体现了作者文字的敞亮。正如《侗族文学多声部》所阐述一样,姚茂椿是侗族文学史一位重要作家,也将是湖南文学史上的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敞亮型作家。他的散文作品和诗歌作品一经发表和结集出版,便是很多评论家和读者喜欢点评的好题目。

语言敞亮,拥有一双明亮的慧眼品味美文

语言敞亮,用通俗易懂的语句,用诗意的语句,给人温暖,激发向上的力量。《甜的田》《丁达的声音》写出了侗乡的情和爱。

作者家乡是湘西明珠——新晃侗族自治县,作者是侗族。作者是从这个怀化师专毕业的,然后又回到了母校扶罗中学,先后在扶罗中学、新晃二中教书,在县委宣传部和团县委工作,一直走向省城机关的领导岗位。当时,他和吴丛松老师也一起创办了一个文学社,1983年5月在扶罗中学印了一期文学小刊叫《花街》。现在扶罗镇中学还有一个全省百佳文学社团:平溪文学社,曾经出版《平溪文学》,扶罗镇中学一直留有他们爱好文学创作的影子。扶罗镇是大湘西边城小镇,包括扶罗中学这个地方有几个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散文学会都是写乡土的,所以说孙南雄、姚茂椿、杨标、舒精华、陈通宪、舒维秀、雄黄、水光等这几个文学作者,除孙南雄老师是湘潭下放知青后面调回湘潭市文联当主席外,其他都是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本土出生的。姚茂椿、舒维秀、水光曾经主编结集出版了侗乡第一本乡镇散文集《平溪流韵——扶罗镇散文选》,当时选录了扶罗中学平溪文学社许多在《平溪文学》发表的作品。

所以审视扶罗中学老师校友的这个文学实践和文学创作,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在扶罗这么偏僻而又温馨的一个地方,他们充满理想,走出大山,走出侗乡亚高原。就是这个比较集中的体现在扶罗中学教育方面,能够有这些的人,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立下雄心壮志,走向文学创作的道路。

在扶罗中学历届校长、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们热情鼓励、积极支持下,从扶罗中学走出了一批作家、学者,他们有“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中华民族全书侗族卷《中国侗族》学术顾问、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吴大华研究员,中国散文学会、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湘潭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兼文联主席孙南雄,湖南省诗歌学会顾问、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姚茂椿,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舒精华,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杨标,中国散文学会、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舒维秀,中国铁路作家协会、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陈通宪,中国诗歌学会、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雄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华民族全书侗族卷《中国侗族》学术顾问水光,贵州民族大学教授吴大旬,怀化日报记者杨霞峰,玉屏侗族自治县关工委副主任、诗人吴丛松,新晃侗族自治县关工委副主任、报告文学作家姚茂茳,衡阳市委宣传部处级干部、报告文学作家舒毓成,汉赋作家张良材、写出《三月的歌唱》的诗人舒博秀,怀化市作家协会会员舒象彬、新晃侗族自治县第三届文学艺术奖优秀奖获得者舒平秀、《平溪文学社》指导老师杨榴英、潘文华……

姚茂椿的作品侗味独特,文化自信。敞亮加明亮的生活是作者工作努力前行的主旋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具体所在,清晰地打上几个时代的烙印和标志:属于新晃民族作家群系列,属于侗族文学湘军系列,属于文学湘军系列,属于中国20世纪60年代作家群写作系列。

写法敞亮,拥有一双如鹰飞翔的翅膀追寻文学的真善美

真善美,从选择的题材等体现,从作者在篇章中的关注、描写、赞美、思索和期望里,流露出来,向读者作出明晰的传达。《群山前方》《老辈滋养过的物件》等篇章,让人读后值得思考。

文学是孤独寂寞的事业,因为他们这有个理念,就是这个当时也提出了一个亚高原这一个思想,作者是最早把这亚高原这个文学理念贯穿于这个创作实践中的。当年我作为众山文学社社长和众山文学社顾问同行一起用了八年时间主编一个小小的诗集,1995年在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书名是《星星鼓楼》,吴廷栋教授题写书名,著名军旅诗人柯原作序。《星星鼓楼》这里面选了作者的很多这个诗篇反映了新晃亚高原侗乡的生活。姚茂椿的散文有诗的意境,还有小说的情节。所以讲这个反过头来看,一个有文学理论的指导,有文学社的交流会推动大家走向各自不同的文学道路。

40多年来的业余创作,就是作者姚茂椿走的路,就是一个从文学青年到作家之路。我认为中国20世纪60年代作家这个现象,是从整个中国来看待的,韩少功老师他们进行了一个寻根文学思潮,最后这个伤痕文学也好,寻根文学也好,改革开放的时候这个思潮也好那个思潮也好,最后这些流派都消失了成为历史,最后还是回归到这种现实主义的文学流派。

敞亮、通透、舒坦是作者打动读者的同频共振带来的阅读美感。作者在这里揭示了散文创作的规律,心情的文字从小溪到河流,描写的语言从大山到远海,作文的写法从自然到心理,表现的思想从和谐到永恒。

思想敞亮,拥有一颗智慧的大脑思考人生

思想敞亮,热爱不断在进步的家乡和人民,讴歌融入发展变化的新时代,反映思考积极向上的人生正能量。《红色的波光》《和吟声声》等篇章无疑是思想敞亮的代表作。从作者出版的这两部散文集来看,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从文字到思想越来越敞亮。

在散文美篇佳作《和吟声声》里写无数叫得出或叫不出名字的鸟及鸟声,和环卫工人、快递外卖小哥劳动的声音,组成了一幅小区和谐美图。他对侗族文化无比自信,多年前的央视青歌赛,来自贵州侗乡的蝉之歌组合,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的自由挥洒,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唐许敬宗《谢皇太子玉华山宫铭赋启》:“仙鹤和吟,慙八音於雅韵;神龙缛彩,谢五色於雕文。”和吟,读音为hé yín,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和鸣。和吟,意指互相和鸣,彼此应和。这是一种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用来形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物或人之间的和谐共鸣。还有很多优美之作值得品味,如《父亲的奖品》刻画了一个侗族父亲勤劳一生的形象。《消逝的花街》带给人时光回放的慢镜头。《火铺上的美味年》栩栩如生,姨婆、外婆、大舅、满舅、妈妈为了过年快乐地忙碌着,过往的年事如同电影般在小街放过。

盛夏老师作为一个资深的评论家,指出姚茂椿散文作品中有三感:美学质感、艺术质感、年代质感。我认真听了盛夏老师对姚茂椿作品的这个分析,我同意他这三点,从这个角度来看作者的散文意境,它是营造了这个城市和乡村互动和谐式的一个文学意境。阅读他的散文像天籁之音一样穿透人心,三感点评非常到位。这个敞亮的审美观念和美学理念一直贯穿在姚茂椿的散文创作的六维思维之中。

《和吟声声》后记是解读作者历年创作和发表的散文的金钥匙。在后记中由下雨的黑第一次和第二次提出敞亮的思想:“大家都有共同愿望,路途平安,而当下平安最重要的,是需要看见明亮的路。我突然想到我将要出的集子,它的底色是敞亮的,有许多夜晚白天得到的灵感,有我的一些经历与往事、想象与思考、向往与渴望。在我们前行路上,敞亮尤其珍贵。”在后记中从到河西的调研第三次提出敞亮的思想:“生活中的敞亮明亮是我们努力奋斗的方向,也是幸福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后记中记录了作者第四、五次提出敞亮的思想:“我工作之余的小诗文,不少就是这样来的。有时心中并不平静,一些情绪付诸文字后,便有山水间的敞亮顷刻到来的亮堂。它们广阔、明媚、繁茂、盛大。时代向前的新,生活节奏的快,新蝶变的美,无不在山水间繁衍、游动、成长、蔓延,我被那种不时到来的敞亮感染,感觉里有着从没有过的舒坦。”在后记中记录了作者第六次提出敞亮的思想:“有许多理由相信,在世事繁杂的现实中,好多人会与我一样,喜欢敞亮。”

在后记1300多字中,下列的字出现多次,敞亮的文字像高兴的鱼儿跃出水面:善,真,灵魂,精神,美,思,渴望,优,灵,力,心,想,光,新,更,情,感谢,敞亮,文,车,黑,好,亮,感,雨,……说明作者兴之所至,心中所想。正如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即理的大哲王阳明所言:“我心光明。”敞亮就是追求我心光明,做人做事作文坦坦荡荡。从这个意味来说,作者的散文底色就是有哲学的敞亮底色。

《后记》一文从文学理论上首次提出作家写散文必须拥有敞亮的文学观:文字敞亮、语言敞亮、写法敞亮、思想敞亮。作者的思想带来文字的自由,期望和吟之作“更富有情感音韵,更值得感恩珍惜,也更有希望传播得更远。”(《和吟声声》后记)读姚茂椿的散文就是一个感觉——敞亮,自然与自然和鸣,人与人的和美,人与自然的和吟。未来可期,期待作者今后多读经典,多到田野采风,将会为时代创作出更多独到经典的好作品。

无 题

文/舒维秀

这是一群自信而充满晨朝之气的年轻人

正列着青春的方阵

在无伴奏多声部合唱中

迎面而来进入历史的时空

他们的作品用水写在蓝天上

世纪的霜风可以刷新有着或未曾有过的记忆

然而

却抹不掉蓝蓝天上的那一片云朵

云朵里有许多眼睛

那将成为侗族文学史上的一束星系

(这是新晃侗族自治县文化馆1988年第一期总第十期《舞水文艺》、责任编辑舒金华主编的“侗族众山文学社作品专版”导读词)。

总之,从姚茂椿散文集《和吟声声》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敞亮、非常大气、非常睿智并拥有哲学底色的一个成熟的民族作家。作家、诗人姚茂椿无疑是新晃民族作家群的一个代表,也是湖南文学界在散文方面的一个实力派作家代表,更是中国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作家一个标志符号。侗族作家姚茂椿40多年对“精神原乡”的深情回望,使他成为新时期湖南乃至中国抒写大地华章贯彻“两个结合”思想的新时代歌者。

吴跃军,笔名亚高原、水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湖南省作家协会、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湖南省散文学会、长沙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华民族全书《中国侗族》学术顾问、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委员。部分书籍及书评、散文、诗歌获奖,有书籍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军事科学院院史馆、中国少数民族作家馆、新晃档案馆、扶罗镇中小学水光智慧图书室等图书馆收藏。出版编著有《粟裕大将:侗族人民的好儿子》《星星鼓楼》《水光诗选》《侗族诗选》《思金米:怀念粟裕诗选》《苍松劲草》《粟裕之谜》《粟裕:血与火的交响》《众山集——水光文艺评论选》《最美湘西人——柯原与沈从文》《伏龙吟——粟裕学研究笔记》《侗族文明70年(1949-2019)》《侗族通史》《粟裕学研究》等30多本。

来源:红网

作者:吴跃军

编辑:施文

本文链接:https://wl.rednet.cn/content/646945/67/1465293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旅频道首页